app开发者平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解析
984
2023-01-19
本文目录一览:
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
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日前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的一系列事件,让网约车聚合平台议论度陡然上升。而微信九宫格内的“出行服务”中,正测试全新的打车功能。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
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17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腾讯出行正在微信内测打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我的”-“服务”-“出行服务”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出行服务”进入。从模式来看,腾讯出行和高德一样,采用聚合网约车模式,7月初,华为也推出了聚合打车平台“Petal出行”,加上更早入局的高德、百度、美团,聚合打车平台越来越多。
头部科技企业对网约车市场的热情不减,但普遍改变了策略,从注资站队、亲自下场,变成接入出行服务商的开放模式。
在微信“九宫格”的出行服务中,腾讯出行正在测试打车功能,该服务出现在腾讯出行服务页面正中心,用户输入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即可呼叫网约车。在北京地区,腾讯出行提供经济型、优选型、舒适型三种服务,其中经济型和舒适型由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出行提供服务,优选型的出行服务商是阳光出行,用户可以勾选多个服务商同时呼叫网约车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也在7月采用聚合打车模式布局网约车市场,并上线了“Petal出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Petal出行”支持北京、深圳和南京3个城市的网约车服务。接入的网约车平台包括首汽约车等,车型包括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六座和豪华型四类。
近日,成立三年的网约车企业T3出行披露最新数据,T3出行覆盖南京等91座城市,注册司机数量超80万,注册用户突破1亿。来自头部聚合打车平台高德打车数据,2017年高德打车上线,2021年高德打车布局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截至2021年7月合作网约车平台超100家。
由于网约车企业一般需要在各地具体运营并管理,布局速度会因此受限,聚合打车平台则不存在上述限制,布局速度会更快。尽管如此,行业内部人士直言,这并不代表着此模式游走在监管之外,“各平台是在各地交通运输部监管下进行运作的”。
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2华为之后,腾讯挤进来了。
据Tech星球消息,微信九宫格内的“出行服务”中,正测试全新的打车功能。此前,在九宫格内占据出行“C位”的是广汽集团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且被标注为“限时推广”。巧合的是,本月初,华为也上线一款聚合类打车应用“Petal出行”。
自去年下半年网约车市场开启新一轮上位战争以来,焦点都在各大出行服务商身上。而日前的一系列事件,让网约车聚合平台议论度陡然上升。不过,其中的利弊之分,目前还有待商榷。
无聚合,不生态
“我们不做出行,我们只是流量的搬运工。”
或许,大多数网约车聚合平台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加入了聚合模式。坐拥流量直接分发给打车平台,确实是近乎无本万利的生意。一方面不需要直接面对出行服务的资产布局成本,另一方面也不会直接承担潜在的运营风险,比如社会环境对网约车的冲击。
月初加入聚合大军的华为Petal出行仅支持北京、深圳、南京三个城市,接入的打车平台也较少,仅有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
腾讯从如祺出行延伸到聚合平台,则是赚取流量的复利。据Tech星球,腾讯的步子也比华为更大,接入了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多个打车平台,也支持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可见,腾讯或许不是抱着试错的态度进场,微信的巨大流量对于一个现成模式来说,确实更容易让流量变现。
最知名的打车聚合平台或许是高德地图,这主要源于地图和出行的紧密联系。高德在入局聚合平台时的.动作也是最惊人的,迅速将平台数量提到破百量级。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腾讯和高德来说,出行毫无疑问是生态的一部分。出行是微信生活的补充,也弥补了高德由于地图工具定位,在生态方面的不足。并且,对双方来说,聚合都是一种用流量取巧,达到四两拨千斤效果的模式。
尤其是对属性更单一的高德而言,如果自身的流量困于地图,再高的用户活跃和粘性都很难转化为更大的成果。
出行生态的两种思维,一种是把出行服务链做长,增加其他服务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另一种是把出行纳入另一个更大的生态。这两种生态存在一定对立性,因为牵扯到主导权问题。
高德曾经宣称,要从“生活用高德”转变为“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其中,聚合打车平台既实现了流量的复用,又吸引更多对便利有需求的用户加入使用,无论是商业化空间还是进一步撬动其他生态位的可能性都更大。对腾讯来说,目标也差不多。
不过,无视聚合平台本身的地位问题谈前景,却是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合规,合规,合规
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7月20日发布消息称,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0万本、车辆运输证183.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1%、4.3%。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6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63568.5万单,环比上升20.7%。
好消息是,网约车的经营出现了回暖迹象,无论是打车平台还是聚合平台,这都构成一种利好。然而,在这份统计中,180天以上未传输数据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数量高达58家。也就是说,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平台接近脱离监管,而有传输数据的平台,也并非完全没有合规方面的问题——在全国14个主要城市中,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在80%以上,不合规的情况显然并不少见。
今年以来,厦门、宜昌、南宁、杭州等全国多地不同监管部门已经多次、大量整顿数十家网约车服务商,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少接入或不接入当地网约车监管平台、无网约车运输证和驾驶证服务等。
对聚合平台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保证只接入合规平台,或者接入的合规平台能否持续平安无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华为和腾讯的打车聚合平台前期只接入了几个主要平台——鉴于高德在聚合打车业务上的迅速发展,腾讯显然不是没有快速聚合的能力,而是出于对稳健的考虑。
因此,对网约车聚合平台来说,被聚合模式消除的运营重担,又以另一种形式返回了平台。对平台而言,要保持识别网约车服务商的合规性是困难的。但如果只接入几家头部平台,其流量价值的发挥又会受影响。
7月9日下午,在2022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包括T3出行CEO崔大勇、享道出行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隋立明、重庆幸福千万家总裁董凯楠等行业资深人士在内,均提到网约车未来发展的核心必有合规化。今年1月份,交通运输部部级联席会议提出六点要求,其中最重要之一就是合规化。
事物总是在螺旋中前进,网约车的合规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消化,即使是和所谓的生态建设同时进行,要从出行过渡到生态显然并非易事。腾讯、华为、高德们的聚合打车玩法,目前还只是市场渠道的一种补充。至于未来它能长成什么形态,现在谈还为时过早。
腾讯入局网约车打车服务37月21日,滴滴80.26亿元罚单落地。与此同时,腾讯被曝入局网约车市场。 根据媒体报道,腾讯正在微信九宫格内的“出行服务”中,测试全新的打车功能。
而就在几天前,华为也推出了“Petal出行”打车快应用,邀请用户众测。
一个是社交巨头,一个是这两年不断深入汽车产业的巨头,都在同一时间瞄准了网约车这个赛道。
沉寂已久的网约车市场再次掀起风雨,华为腾讯们能“杀”出重围吗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
华为腾讯轻模式入局
据媒体报道,腾讯此次在微信九宫格内测试的全新打车功能,不同于腾讯此前在广东地区与如祺出行的合作方式,这次微信将接入更多网约车服务商,业务覆盖的城市也进一步增加。
目前,该功能界面标有此前并未出现过的“微信打车·优选出行”字样,打车功能内采用的是聚合打车模式。已陆续接入了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T3出行等多个打车平台。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
知情人士透露,该功能还处于灰测阶段,是开放性接入合规的出行服务商,与出行服务商一道,为用户提供聚合出行服务。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华为也正式推出“Petal出行”打车快应用,和腾讯一样,华为也是采用轻模式的聚合打车模式,并不亲自下场做打车业务。
目前Petal出行处于众测阶段,邀请华为账户用户体验,已覆盖北京、深圳、南京三座城市。
从Petal出行的界面信息来看,该应用目前仅支持首汽约车和神州专车两种选择,在车型上提供经济型、舒适性、商务6座、豪华型四种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Petal出行采用的地图数据来自华为旗下花瓣地图,虽然花瓣地图还未在国内市场上架,但和华为合作的AITO旗下的问界M5、M7搭载的正是花瓣地图。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华为推出Petal出行很有可能是为了给花瓣地图丰富使用场景。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精度地图将成为自动驾驶感知层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花瓣地图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不仅是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的基础设施,也是华为打造万物智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中的基础设施。
而布局网约车,无疑可以为花瓣地图带来更多数据,提升其精确性,从而反哺汽车智能生态。
虽然华为不自己造车,但汽车市场上处处有华为的影子。入局网约车市场,华为就形成了“整车+出行平台+自动驾驶”的汽车业务链布局。
相比自营运力,聚合平台模式运营成本低,可接入的服务商多且体量大,可以扩充运力池。对于华为和微信而言,前者拥有众多华为账户用户,后者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只需要将流量转化为订单,就能补齐出行服务能力。
华为腾讯胜算几何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
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滴滴旗下的滴滴出行等26款App被下架。
在这之前,滴滴无疑是网约车市场的“王者”,独占九成市场份额。滴滴的下架,一时间让其他网约车玩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原本已退出网约车游戏的美团打车,迅速在几天内重新上架App,并加速开城,在一个月内覆盖了全国100座城市,两个月这个数据增加到200座城市。
为了补齐矩阵,美团打车还上线了“美团打车”微信小程序。
其他玩家也迅速反应了过来,曹操出行立刻推出“拉新人得现金”、签到领打车券、“打车季”打车低至六折起等优惠活动;高德则启动了暑期免佣季,疯狂“抢”司机;哈啰出行也在部分城市上线快车和特价车;T3出行则是加大了营销和补贴力度……
网约车市场再次硝烟四起,各玩家拿出浑身解数试图抢占滴滴下架后留下的空白。资本也闻风而动,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1年网约车相关行业共发生约16起融资事件,从已披露的金额看,融资总规模超百亿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去年10月T3出行完成的与7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去年9月曹操出行拿到的 38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等巨额融资。
尽管加速业务拓展,叠加资本助力,但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头部地位却难以撼动。
今年初,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份额从近九成掉至七成,但仍掌控着网约车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虽然网约车是块硬啃的骨头,但它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53亿,较2020年12月增长8733万,占网民整体的43.9%。
用户仍在增长,意味着市场规模仍在扩大。
根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发布的《2021出行行业市场洞察》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
网约车行业也仍在迎来新玩家。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0万本、车辆运输证183.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1%、4.3%。
华为腾讯虽有流量,但在这样一个内卷的行业想要突围注定前路不易。
一方面,目前网约车行业“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相对稳定,滴滴的巨头位置难以撼动,加上高德、美团、曹操、T3等腰部玩家林立,华为和腾讯培养用户习惯需要一定时间。
另一方面,对网约车聚合平台的监管也日益趋严,网约车行业势必将进一步规范。
华为腾讯固然可以蚕食部分地盘,但要想撼动整体市场格局,并不容易。
作者| 龚宸芫
编辑| 王双双
12月11日晚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本报记者从深交所最新公布消息得知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A股上市有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了新进展。
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委审议结果指出,东风集团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意东风集团创业板首发上市。东风集团创业板IPO于10月13日受理后,在历时59天、经过一一轮问询后,终于成功过会。
在上市委会议问询环节中,深交所要求东风集团对发行人与合/联营各方的合作稳定性、东风集团针对乘用车板块收入与毛利率持续下降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岚图”新能源汽车募投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三个问题作出回答。
这意味着东风走了15年的回归A股之路,终于见到曙光。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东风“不辞辛苦”,坚持回归?回归之后,又将对其带来哪些影响?对此,本报记者连线多位业内专家及证券工作从业者,试图解读东风回归A股的真正原原因。
01
什么是“过会”?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会”是企业上市前最重要的环节,相当于企业带着材料去交易所考试,如果考试通过,就叫“过会”,意味着企业拥有了上市的资格。
不过注册制企业过会后的上市批文不是由深交所下发,而是由证监会下发,所以东风集团在上市前还将经历证监会终审环节。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在东风集团通过深交所的上市委员会审核后,其会将申报文件统一送交证监会,证监会会在20个工作日内将最终审核后的批文发送至发行人与深交所,之后东风集团就可以登陆创业板上市。
天风证券投行部项目经理郑浩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来看,证监会属于形式上的审核,只要企业没有原则性问题,最终都会给通过。而像东风集团这么大体量和规模的企业,再有国资控股加持,流程应该会比较顺利。
02
东风集团的“A股”之困
东风集团回归A股,在业内已经是个多年的话题。从2006年开始,东风集团就开始积极推动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举措,内部多次规划方案,但最终都没能通过。
至于个中原因,有分析指出是由于其乘用车业务所占集团份额较低、公司整体盈利不及预期、法规限制等因素,同时,东风集团在上市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保持清晰股权关系、国资委审批困难、外资资本制约(日产占股问题)等困扰。
作为东风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的资本运作平台,东风集团是其下属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业务、汽车金融业务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业务。
在外界看来,东风集团都是靠合资盈利,其近年来的盈利点主要依靠日系品牌,自主品牌则一直处于弱势状态。
本报记者通过查看东风集团多年来的年报及预期目标,可以看到,东风集团有多年未能完成销量预期,也未能完成“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所规定的目标。
除了上述内部原因,东风集团还受外部政策限制。此前监管部门在H股回归A股的问题上,曾明确表态有关部门倾向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东风集团此前状况不符合这项标准,没有明确的资金需求,致使自身在长达15年的上市背景里都一直没有明确定向增发融资的案例。据了解,此前东风集团多以银行借贷和短期融资的方式在筹集公司日常所需现金。
直到今年,随着其旗下高端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的诞生,加之技术发展资金的需要,东风集团回归A股有了突破性进展。
7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正式对外发布了拟回归A股的公告文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东风集团回大陆上市的规划以及募集资金的用途。3个月后的10月13日,深交所官网显示东风集团IPO已受理,4天后状态更新至已问询。从行业内看来,4天的问询速度创下了创业板注册制以来的最快纪录。
关于背后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汽车行业低迷与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之间的矛盾,促使上市汽车企业寻求融资渠道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另一方面是政策驱动,今年4月证监会出台政策,放宽了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门槛。”
据了解,今年4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调整为符合以下两项标准其中一个: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将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市值门槛放低至200亿元,无疑为东风集团股份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有利政策条件。
03
东风集团的期盼
多位证券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东风集团回归A股后的目的是提升市场价值。从东风集团目前的现状和市场来看,两地上市目前亦不会给东风集团带来负面影响。
据了解,由于国内大陆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相关制度对标美股和港股,在制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的公司更偏向于在大陆上市,毕竟投资人/机构是大陆的,会对大陆上市公司更加了解。而港股、美股的投资机构相较而言比较分散,涵盖大陆、香港、国外的投资机构,也不一定都认可大陆的上市公司;考虑到国外/香港的投资机构对大陆的企业认可度不一样,所以回归A股能有很大的程度来提升企业的市场认可度。
因此,从整个行业的动向来看,近年来企业回归A股也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比如科创板IPO已经成功过会的吉利汽车,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因此,在行业里也流传出“做汽车要做A股”的说法,这也是长期市场反应所形成的结果。在不同的板块上市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企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告诉本报记者,这主要是由市场偏好风格和整体市场走向所决定的,这也是汽车行业在港股上市估值会比较低,但在A股上市估值就会比较高的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付立春告诉本报记者,A股上市还有利于东风集团的企业转型,在“新四化”的发展浪潮下,整车企业想要迅速转型,背后需要大量研发经费投入。东风集团A股上市后就会获得更充足的资金,随着资金的补足,将有利于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一系列智能驾驶技术将有望获得进一步实际应用与落地实践,为旗下自主品牌阵列打开向上空间,为其未来新四化战略布局筹备资金支持。
在众多证券行业从业者看来,上市后充足的资金能够让东风集团在汽车市场再次大展拳脚,使其乘用车自主薄弱板块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在技术研发上也能得到更快进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流通协会”)召开线上月度分析会,对外公布了7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汽车价格指数、汽车保值率;上半年二手车市场交易以及进口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等。
根据流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22.46万辆,交易量环比增长4.41%;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环比上升5.9%,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经销商库存压力较大;7月汽车消费指数为60.3,较上月略高,经过上半年政策刺激市场恢复,7月汽车市场逐渐稳定,汽车市场仍在缓慢复苏。
今年上半年,进口汽车供需双降,进口乘用车销售车型仍以轿车和SUV为主,其中,豪华品牌占进口汽车总销量的79%。通过流通协会的数据发现,在整体低迷的上半年车市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6.7%,但豪华汽车中高端换购需求未受明显影响。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马太效应”愈加明显,资源向头部企业如吉利、长城、长安等车企倾斜。由于合资和豪华品牌入门款价格持续下探,自主品牌向上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流通协会指出,经销商普遍面对着较大的经营压力。上半年,经销商的销售收入仅为2019全年的37.6%,新车毛利率进一步降低。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主机厂应和经销商“共克时艰”,对于区域市场的变化能做出营销策略的及时调整。
01 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上升
新车毛利率持续下降
根据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7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7%,较上月上升5.9%,较去年同期上升0.5%,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调查显示,东部地区(安徽、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库存预警指数最高。
进入7月地方刺激政策效果减弱、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叠加车企对经销商的压货,各类汽车品牌的库存压力均有所增加。7月份的库存系数与库存预警基本保持一致,大部分经销商认为,7月是传统淡季再加上今年疫情和汛情抑制了部分地区车市回暖,以及二季度各类活动透支汽车市场,预计8月车市呈季节性回落,销量或将下滑。另一方面,经销商对汽车品牌的总体满意度持续走低,自主品牌满意度下降最为明显。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经销商的经营压力继续加大,1-6月,实现销量增长的经销商比例仅为21.5%,其中有60%的经销商为豪华、进口品牌经销商。值得注意的是,经历了2019车毛利率首次为负的情况,今年上半年新车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5%,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价格倒挂(购进价格高于销售价格)的现象,经销商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
02 上半年二手车交易价格3万以内增幅最大
7月二手经理人指数降低至40.7%
流通协会对外公布,1-6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551.64万辆,同比下降19.61%。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共交易 326.06万辆,同比下降18.25%;SUV 销量53.85万辆,同比下降7.19%;MPV 销量32.57万辆,同比下降25.02%。上半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二手乘用车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
同比分析二手车价格区间分布,今年上半年,3万元及以下价格区间的车辆增长7.30%,3-5万区间增长0.37%,5万以上价格区间二手车市场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5-30万元价格区间与历史同期相比下降较为明显,3万以下区间增幅最大。流通协会指出,受疫情影响众多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少,5万以内“经济实惠”的二手车型成为首选。
进入7月份,二手车市场表现仍不活跃。从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二手车经理人指数由6月份的41.6%降至40.7%,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调查显示,大部分二手车经销商认为7月份的经营有所恶化,有七成的经理人预计8月份资金流通情况将与7月持平。
接受调查的二手车经理人认为7月份市场环境不好,二手车市场仍处于淡季,客流量及市场需求下降,加上同行竞争激烈也在影响二手车的收购及销售价格。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7月份的库存量及周转时间与上月相比有所增加,为避免因市场的波动而增加经营风险,预计8月不会增加太多库存。
03 7月汽车消费指数为60.3
市场逐渐稳定
流通协会发布了6月份全口径乘用车市场数据,乘用车销售166.0万辆,环比上升3.3%,同比下降25.6%。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销量为793.2万辆,同比下降26.7%。
在细分市场,6月轿车销量78.6万辆同比下降29.3%;MPV 销量为9.4万辆同比下降31.0%;SUV销量为76.8万辆同比下降20.8%,可以看出SUV车型同比下降较少。流通协会认为SUV逐渐缩小与轿车的市场份额差距,主要因为其家用性以及空间大受到消费者喜欢,在疫情期间受冲击较小。
进入7月份,汽车消费指数较上月略有升高至60.3,预计8月份汽车销量较7月将有所上升。总体来说,7月和8月处于汽车销售淡季,部分地区超高温天气多雨、洪涝灾害等天气因素影响销售;经过上半年政策刺激市场恢复,7月汽车市场逐渐稳定,8月有多品牌新车上市,汽车市场仍在缓慢复苏阶段。
04 豪华品牌销量影响较小
领跑细分市场
今年上半年,进口乘用车终端销售43.1万辆,累计同比下滑23.5%;6 月,进口乘用车终端销售8.9万辆,同比下降28.8%。上半年进口乘用车销售车型仍以轿车和SUV为主,占比95.9%。另外,进口品牌格局相对稳定,前三名依然是雷克萨斯、宝马和奔驰;前十品牌中只有雷克萨斯实现小幅增长,其余品牌均下降。
1-6月,豪华品牌是进口市场的销售主力,占销售总量的 79.0%,非豪华品牌、豪华品牌、超豪华品牌分别下滑35.8%、19.6%和 11.0%,豪华品牌相对受影响最小。
以豪华品牌为例,上半年,奔驰以33.9万的销量领跑国内市场,宝马33.8万辆、奥迪30.1万辆紧随其后,ABB累计销量同比均略有下降。
二线豪华品牌累计销量雷克萨斯以9.7万销量领跑,同比上升4.8%;凯迪拉克销量8.1万,同比下降33.6%;沃尔沃以6.8万销量位居第三同比下降3.6% ;Jeep、英菲尼迪、林肯等品牌同比下降明显。在新能源领域,国产后的特斯拉价格下降销量大增,上半年累计销量实现同比上升130.5%,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增长动能。
从品牌档次来看,6月进口高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较上月分别上升0.5%和0.2%,主流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较上月下降0.7%。流通协会指出,上半年随着疫情逐渐稳定,消费刺激政策推动汽车市场复苏,而中高端汽车为促进销售多实施以价换量策略,层层下压挤占低端车型市场份额。3月份以后豪华、合资汽车市场份额逐渐扩张,自主品牌份额持续被合资抢夺。
05 7月线上车源创新高
自主品牌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较低
在本次发布会上,精真估发布了《7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数据显示7月二手车线上车源量创新高达九十万辆,原因既有“报复性复工”的因素,也有疫情影响原来的线下车源逐步转向线上的原因。总体来说,7月份各细分车型的保值率比较稳定,MPV和中大型SUV价格涨幅较大。
从各汽车品牌来看,月度保值率下滑较明显的是大众和奥迪品牌,涨幅较明显的是日产和起亚品牌。在自主品牌市场,除五菱外,二手车价格整体下降,新车市场的压力也传递到二手市场。长安、哈弗、江淮品牌保值率排名提高。
在新能源领域,特斯拉在纯电动二手车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三成,除了特斯拉,奥迪、宝马保持领先,而主流合资品牌无缘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 三年车龄 )的前十榜单,长安、荣威、比亚迪是榜单中仅有的“非豪华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和纯电动相比,插电混动车型保值率相对较低。精真估认为比亚迪、荣威等自主品牌份额较高,品牌溢价较低,是二手插电混动车型不保值的原因之一。
06 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明显
自主品牌市场增长压力较大
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汽车市场持续恢复,降价促销是车企抢占市场需求重要的途径,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明显。根据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布会上发布的《7月市场洞察及价格月报》显示,2020年7月整体汽车市场价格指数为96.2%,环比下降0.4%。
合资品牌为进一步争夺市场,轿车及SUV车型均不断下探,7月合资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下压的影响下,生存空间被压迫。自主品牌7月整体市场价格有所下降,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
而在消费升级及增换购比例逐渐加大的利好下,豪华市场整体上升态势良好,主要一线豪华品牌BBA的热销车型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后,迎来理想增长。此外,沃尔沃和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也有不错表现,推动豪华细分持续大幅增长,为细分带来可观的增长贡献。
疫情之中顺利度过第二季度的豪华车市场,7月依旧保持良好的销售态势,价格指数下降0.2%。国产豪华车市场方面,7月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而保时捷、英菲尼迪等豪华品牌由于供货短缺和厂家保持利润两个方面,价格指数有所上升,从整体来看,7月进口豪华市场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2%。
07 疫情对售后服务的影响逐步降低
消费者满意度7月有所提升
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发布的《7月中国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报告》显示,7月份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消费者口碑指数为92.18分,同比下滑1.74分,环比上扬0.5分。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在7月份有了小幅度的提升,其中包括消费者对服务顾问、服务设施、维修质量、维修时间的满意度。
除此之外,消费者对维修质量的满意度也在本月微增。7月维修质量消费者口碑指数得分为86.91分,环比提高0.29分。7月份维修时间得分为83.08分,较6月份环比上升了1.38分。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售后服务的各等待环节在7月份均有一定幅度的环比提升。其中,“维修工位需要等待”环节的得分提升幅度最大,这也是各等待环节得分在连续两个月的大幅降低后的首次上扬,说明各等待环节的体验不满已经引起经销商的重点改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和汽车行业小程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汽车行业小程序、汽车商报小程序生态开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