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者平台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解析
648
2022-11-14
六大原则 & 23种设计模式
# 一、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一般分为三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结构型模式: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行为型模式: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 1.1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一共有五种: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
单例模式 :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建造者模式 : 用来创建复杂的复合对象。工厂方法模式 :让子类来决定要创建哪个对象。抽象工厂模式 :创建多个产品族中的产品对象。原型模式 :通过复制原型来创建新对象。
# 1.2 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主要是用于处理类或者对象的组合。一共有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代理模式 :控制客户端对对象的访问。组合模式 :将整体与局部(树形结构)进行递归组合,让客户端能够以一种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适配器模式 :将原来不兼容的两个类融合在一起。装饰者模式 :为对象添加新功能。享元模式 :使用对象池来减少重复对象的创建。外观模式 :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桥接模式 :将两个能够独立变化的部分分离开来。
# 1.3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主要是描述类或者对象是怎样交互和怎样分配职责的。一共有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策略模式 :封装不同的算法,算法之间能互相替换。状态模式 :根据不同的状态做出不同的行为。责任链模式 :将事件沿着链去处理。观察者模式 :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观察者,一对多的关系。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一套流程模板,根据需要实现模板中的操作。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备忘录模式 :保存对象的状态,在需要时进行恢复。访问者模式 :稳定数据结构中,定义新的操作行为。中介者模式 :将网状结构转变为星型结构,所有行为都通过中介。解释器模式 :定义语法,并对其进行解释。命令模式 :将请求封装成命令,并记录下来,能够撤销与重做。
总结 虽然设计模式是个好东西,能够给我们带来各种好处,比如降低对象之间的耦合,增加程序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等。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滥用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序上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我们在写码时应该评估好各方面,避免过度设计。
# 二、六大原则
# 2.1 开闭原则
定义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问题场景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
解决方案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表达
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因为抽象灵活性好,适应性广,只要抽象的合理,可以基本保持软件架构的稳定。而软件中易变的细节,我们用从抽象派生的实现类来进行扩展,当软件需要发生变化时,我们只需要根据需求重新派生一个实现类来扩展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抽象要合理,要对需求的变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行。
分析
就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里式替换原则理论支持了这个一说法,及子类要能替换父类,这样子类就可以在父类的基础上,扩展
# 2.2 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
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场景
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表达
不要让责任扩散
分析
一个类,指责要单一,避免如果有多种职责,修改一个职责的时候,误触到其他职责的问题
# 2.3 里氏替换原则
定义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场景
有一功能P由类A完成,现在要扩展P,其中P由类A的子类B完成,则子类在完成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原来功能故障
解决方案
当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类B继承类A时,除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外,尽量不要重写父类A的方法,也尽量不要重载父类A的方法。
表达
使用继承的时候,不要随便修改父类中已经实现的方法
分析
子类要能替换父类
# 2.4 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问题场景
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解决方案
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口I间接与类B或者类C发生联系,则会大大降低修改类A的几率。
表达
如果A依赖B,现在要改为依赖C,如果直接修改A有风险,可以让A去依赖一个接口,BC都实现这个接口,也就是策略模式
分析
白话就是说,要根据接口或者抽象去设计,不要依赖于细节,eg.项目中要换数据库,不用重新写底层的数据库代码. 就是使用了hibernate一样,替换方言就好了,因为hibernate是根据接口设计的,不同数据库有不同的实现,可以直接使用. eg2: 我生病了要去买药,如果A药铺,没有我就用B药铺买. 因为他们都是药铺,都有一样的功能,可以友好的替换
# 2.5 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场景
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
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表达
防止去实现不需要的接口方法,可以按接口拆分,避免臃肿。
分析
白话,接口要最小化,功能更细分. 目的是:不需要的功能,就不要去实现
比如有些接口可能里面什么方法都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其实现类拥有特殊的功能.所以我们也要怕我们的接口里面没有方法,就怀疑了它存在的价值
public class RandomAccess{}
1 2
当实现RandomAccess的类比如ArrayList就具有随机访问的能力,而没有实现该接口的,就只能去迭代访问。
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下Collections下的binarySearch方法的源码
public static 1
2
3
4
5
6
7 # 2.6 迪米特法则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场景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表达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分析 降低类与类之间直接交互,能隐藏的属性就可以隐藏. eg. 修电脑,去IT部门,之前一直找小张,现在小张走了,还需要重新认识小李. 迪米特法则,就是直接找IT主管,让主管派人修. 主管就是接口,调用接口的方法,底层具体是小张还是小李,我们不用去管 这里其实也强调了接口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