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是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类,记录了详细操作及完整程序

网友投稿 1187 2022-11-03

本实验,是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类,记录了详细操作及完整程序

本实验,是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类,记录了详细操作及完整程序

BERT_Chinese_Classification

本实验,是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类,记录了详细操作及完整程序

本文参考奇点机智的文章,记录自己在运行BERT中的一些操作。

BERT的代码同论文里描述的一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训练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的预训练(pretrain)部分。另一个是训练具体任务(task)的fine-tune部分。

在开源的代码中,预训练的入口是在run_pretraining.py而fine-tune的入口针对不同的任务分别在run_classifier.py和run_squad.py。

其中run_classifier.py适用的任务为分类任务。如CoLA、MRPC、MultiNLI这些数据集。而run_squad.py适用的是阅读理解(MRC)任务,如squad2.0和squad1.1。

因此如果要在自己的数据集上fine-tune跑代码,需要编写类似run_classifier.py的具体任务文件。

本实验,是用BERT进行中文情感分类,以下介绍具体操作步骤。

对于中文而言,google公布了一个参数较小的BERT预训练模型。具体参数数值如下所示:

Chinese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12-layer, 768-hidden, 12-heads, 110M parameters

-预训练模型

模型的-链接可以在github上google的开源代码里找到。对-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可以看到文件里有五个文件,

bert_model.ckpt开头的文件是负责模型变量载入的vocab.txt是训练时中文文本采用的字典bert_config.json是BERT在训练时,可选调整的一些参数

修改 processor

任何模型的训练、预测都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输入,而BERT代码中processor就是负责对模型的输入进行处理。我们以分类任务的为例,介绍如何修改processor来运行自己数据集上的fine-tune。在run_classsifier.py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google对于一些公开数据集已经写了一些processor,如XnliProcessor,MnliProcessor,MrpcProcessor和ColaProcessor。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例,指导我们如何针对自己的数据集来写processor。

对于一个需要执行训练、交叉验证和测试完整过程的模型而言,自定义的processor里需要继承DataProcessor,并重载获取label的get_labels和获取单个输入的get_train_examples,get_dev_examples和get_test_examples函数。其分别会在main函数的FLAGS.do_train、FLAGS.do_eval和FLAGS.do_predict阶段被调用。 这三个函数的内容是相差无几的,区别只在于需要指定各自读入文件的地址。

以get_train_examples为例,函数需要返回一个由InputExample类组成的list。InputExample类是一个很简单的类,只有初始化函数,需要传入的参数中guid是用来区分每个example的,可以按照train-%d'%(i)的方式进行定义。text_a是一串字符串,text_b则是另一串字符串。在进行后续输入处理后(BERT代码中已包含,不需要自己完成) text_a和text_b将组合成[CLS] text_a [SEP] text_b [SEP]的形式传入模型。最后一个参数label也是字符串的形式,label的内容需要保证出现在get_labels函数返回的list里。

现在,我们想要处理一个能够分类文本的模型,现在在data的路径下有一个名为train_sentiment.txt的输入文件,如果我们现在输入文件的格式如下txt形式:

1 最大的优点也就是价钱比较实惠,另外有免费停车场如果住在古镇里面,白天是不允许把车开进去的。这个宾馆的服务员都说自己的餐厅做的当地小吃好吃,实在不敢苟同,份量少,味道也不地道,价格却不低,建议重视当地美食的朋友不要在宾馆的餐厅就餐,会对山西的小吃产生错误 22 华为回应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不实报道 2

那么我们可以写一个如下的get_train_examples的函数。如果文件为csv格式,对于csv的处理,可以使用诸如csv.reader的形式进行读入。

本实验中具体的Processor代码为:

# read txt #返回InputExample类组成的list #text_a是一串字符串,text_b则是另一串字符串。在进行后续输入处理后(BERT代码中已包含,不需要自己完成) # text_a和text_b将组合成[CLS] text_a [SEP] text_b [SEP]的形式传入模型 def get_train_examples(self, data_dir): file_path = os.path.join(data_dir, 'train_sentiment.txt') f = open(file_path, 'r', encoding='utf-8') train_data = [] index = 0 for line in f.readlines(): guid = 'train-%d' % index#参数guid是用来区分每个example的 line = line.replace("\n", "").split("\t") text_a = tokenization.convert_to_unicode(str(line[1]))#要分类的文本 label = str(line[2])#文本对应的情感类别 train_data.append(InputExample(guid=guid, text_a=text_a, text_b=None, label=label))#加入到InputExample列表中 index += 1 return train_data

同时对应文本分类这个任务(有3种情感标签),get_labels函数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def get_labels(self): return ['0', '1', '2']

在对get_dev_examples和get_test_examples函数做类似get_train_examples的操作后,便完成了对processor的修改。其中get_test_examples可以传入一个随意的label数值,因为在模型的预测(prediction)中label将不会参与计算。

修改 processor 字典

修改完成processor后,需要在在原本main函数的processor字典里,加入修改后的processor类,即可在运行参数里指定调用该processor。

processors = { "cola": ColaProcessor, "mnli": MnliProcessor, "mrpc": MrpcProcessor, "xnli": XnliProcessor, "sim": SimProcessor, }

运行 fine-tune

之后就可以直接运行run_classsifier.py进行模型的训练。在运行时需要制定一些参数,一个较为完整的运行参数如下所示:

python3 run_classifier.py \ --data_dir=data \ --task_name=sim \ --vocab_file=chinese_L-12_H-768_A-12/vocab.txt \ --bert_config_file=chinese_L-12_H-768_A-12/bert_config.json \ --output_dir=sim_model \ --do_train=true \ --do_eval=true \ --init_checkpoint=chinese_L-12_H-768_A-12/bert_model.ckpt \ --max_seq_length=70 \ --train_batch_size=32 \ --learning_rate=5e-5 \ --num_train_epochs=3.0

如果要执行验证,则参数变为:

python3.6 run_classifier.py \--task_name=sim \--do_eval=true \--data_dir=data \--vocab_file=chinese_L-12_H-768_A-12/vocab.txt --bert_config_file=chinese_L-12_H-768_A-12/bert_config.json --init_checkpoint=sim_model \--max_seq_length=70 \--output_dir=output

BERT 源代码里还有什么

在开始训练我们自己fine-tune的BERT后,我们可以再来看看BERT代码里除了processor之外的一些部分。

我们可以发现,process在得到字符串形式的输入后,在file_based_convert_examples_to_features里先是对字符串长度,加入[CLS]和[SEP]等一些处理后,将其写入成TFrecord的形式。这是为了能在estimator里有一个更为高效和简易的读入。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create_model的函数里,除了从modeling.py获取模型主干输出之外,还有进行fine-tune时候的loss计算。因此,如果对于fine-tune的结构有自定义的要求,可以在这部分对代码进行修改。如进行NER任务的时候,可以按照BERT论文里的方式,不只读第一位的logits,而是将每一位logits进行读取。

BERT这次开源的代码,由于是考虑在google自己的TPU上高效地运行,因此采用的estimator是tf.contrib.tpu.TPUEstimator,虽然TPU的estimator同样可以在gpu和cpu上运行,但若想在gpu上更高效地做一些提升,可以考虑将其换成tf.estimator.Estimator,于此同时model_fn里一些tf.contrib.tpu.TPUEstimatorSpec也需要修改成tf.estimator.EstimatorSpec的形式,以及相关调用参数也需要做一些调整。在转换成较普通的estimator后便可以使用常用的方式对estimator进行处理,如生成用于部署的.pb文件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一个用于编译或运行代码生成的实用程序,其目标是Android的Dalvik VM
下一篇:AspectCore-APM 旨在为.NET Core 应用程序提供一套应用性能监控管理(APM)方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