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灰度发布与 AB Test 的联系与区别

大雄 5009 2022-10-21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试错永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思维,而AB测试和灰度发布是试错机制中两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这两种机制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一起来看看

1、什么是AB Test?

AB测试一般由产品经理和运营来主导。它是把两种功能,或者两个版本,交给相同的用户来使用,看用户喜欢哪种功能。

要点是,AB的两种功能都是可用的, 投放的用户群体无差别,让用户选择更受欢迎的功能,后期可能是A上线,也可能是B上线。

2、什么是灰度发布?

灰度测试一般由研发,测试或运维来主导。它是把系统的新版本,或者说新功能,以部分上线的方法来上线,验证新版本是否足够可靠。

关键要点是,灰度版本未必是可用的,或者说没有严重bug的,投放的客户群体可能只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用户,由监控确定是否有问题,后续可能会继续放量上线。

两者的联系:

  • 两者都是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降低产品升级所影响的用户范围

  • 可以说这两者是包含关系,灰度分析方法包含AB Test,AB Test也是灰度发布众多方法中的一个

  • 让一部分用户继续用A,一部分用户开始用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则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来

两者差异点:

  • 灰度测试:主要用于上线前的测试,收集用户反馈。当灰度测试结束后,线上版本会实现统一

  • AB测试:是一个反复迭代优化的过程,制定两种方案,对相似属性分组用户进行测试,分析评估出最好的版本

灰度发布的优势

1、提前获得使用反馈,缩减风险影响范围

因为灰度发布可以通过地域、性别、用户等级、使用客户端等一系列的策略条件对目标用户群进行筛选,所以可以保证验证版本影响的用户在最小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基于验证版本提前收集用户使用意见,及时完善产品功能,并且根据用户和监控的反馈结果,做到查漏补缺,对于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甚至可以及时的回滚至“旧版本”。

2、自定义规则引擎,精准控制内容投放

此外灰度发布可以作为一个自定义的规则引擎,可按地域、人群、时段等自定义标签对 App 模块或者 Web 页面进行内容的精准投放,满足企业产品的精准化投放发布需要。就像是我们业务组负责人提出的需求,把新上线的活动仅投放给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高等级用户。

灰度发布方案分析

1、TestFlight

对于 iOS 开发者来讲有一个较为方便的灰度测试方案,也是大家使用最多的 —— TestFlight。TestFlight测试工具允许开发者通过邮件等方式邀请用户测试。TestFlight 在被苹果收购之后,和 AppStoreConnect 进行了深入整合,现在,它可以生成一个公开的链接,用户可以直接安装测试。

当用户打开现有版本的 App 后,服务器可以根据当前用户的标签判断是否为灰度用户。如果是的话,需下发TestFlight 的安装链接,App 端引导用户进入TestFlight 安装。

但 TestFlight 也有一定的不足:

  • 用户必须安装 TestFlight ;

  • 有效测试时间为60天,在有效期结束之前需引导用户更新正式版本;

  • 测试用户可以达到最多10000。

2、功能小程序化

第二种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讲可能比较陌生,起因是因为公司的 App 较为臃肿,迭代发版非常麻烦,希望功能模块互相解耦实现模块化开发,各业务模块间互不影响,所以计划集成 FinClip SDK ,让整个 App 具备小程序的运行能力,继而把 App 之前的业务功能都小程序化,通过管理后台去实现动态更新与发布。

刚好在进行技术体验时发现,FinClip 的小程序是借助部署的 FinClip 管理后台实现上下架,上下架的同时可以进行上架规则的制定。这样一来,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定义的灰度发布引擎去自由配置地域、性别、用户等级等自定义条件,不需要编写任何复杂的应用逻辑代码,完成上下架的同时就完成了精准的上线发布。

相对于 TestFlight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

  • 不仅可以用在iOS系统中,Android 和桌面端应用也能集成 FinClip SDK ,相当于灰度测试覆盖的范围更加广;

  • 自身的迭代升级,不会影响到宿主 App 运行的稳定性,也无需对 App 进行全回归测试;

  • 小程序业务功能开发可以高度并行;

  • 灰度发布粒度更细致(例如一个小程序是可以仅在测试白名单的范围内试点)。

由于本次调研的范围和时间有限,所以我认为较好用的轻量化灰度发布方案就暂时罗列这两类,当然方案有千千万,选择自己合适的就好。


作者:Finohedwig
链接:https://juejin-/post/7146088107392106532
来源:稀土掘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系统集成行业步入多平台应用与服务创新阶段,小程序化助力行业破局
下一篇:数字化办公需求激增,企业OA系统该如何升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