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资源编排系列之四: CRD+Operator篇

网友投稿 1984 2022-10-05

Kubernetes资源编排系列之四: CRD+Operator篇

Kubernetes资源编排系列之四: CRD+Operator篇

作者 炯思(钟炯恩) 雪尧(郭耀星)

这是我们的《Kubernetes资源编排系列》的第四篇——CRD+Operator篇。在前面的文章中,常常会提到CRD和k8s operator,但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作为k8s中的一大亮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会详细展开讲讲。

1. 什么是CRD

如果 K8S 中的自带资源类型不足以满足业务需求,需要定制开发资源怎么办?自定义资源(Custom Resource)由此产生。那么,如何让Kubernetes认识这些自定义的资源呢?CRD(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就承担了一个说明书的角色,让Kubernetes 来认识这个自定义资源CR。

那么CRD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谷歌提出Third Party Resource的概念,希望开发者以插件化形式扩展 K8s API 对象模型,以增强整个k8s的生态。基于Third Party Resource这一概念,Kubernetes 社区在 1.7 版本中提出了CRD 的概念。

apiVersion: apiextensions.k8s.io/v1kind: CustomResourceDefinitionmetadata: name: humans.human.sreworks.iospec: group: human.sreworks.io names: kind: Human plural: humans scope: Namespaced versions: - name: v1 served: true storage: true schema: openAPIV3Schema: description: ... type: object properties: spec: type: object properties: company: type: string ...

有了CRD之后,我们可以自由地增加各种与Pod平级的资源,很多之前需要落在CMDB中的数据,也可以被放在k8s集群中。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想象力,什么交换机、作业、路由等各种关联的资源都一股脑地放进集群里面去。

在各种自定义资源被放进去之后,就会有人问,这放进去是挺方便的,但是放进去就会生效吗?是的,资源的生效就是Operator的功劳。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Operator。

2. 什么是Operator

首先随便翻看一本词典看一下operator这个词的定义:操作员/运算符,是个名词。那么,operator描述的应该是一个围绕"操作、控制"概念的东西。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 1 + 2 = 3,这个 "+" 就是一个operator(运算符),这个 "+" 让两个数字发生了一些互动(相加)。

有了词典里的概念铺垫后,我们继续往下分析,既然是一种操作或运算,那么在k8s中,是谁来操作?而被操作的对象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下OperatorFramework官网上对于Operator的解释:

WHAT IS AN OPERATOR AFTER ALL?An Operator represents human operational knowledge in software, to reliably manage an application. They are methods of packaging, deploying, and managing a Kubernetes application.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operator是指由人发出的,对k8s应用(Kubernetes application)展开的操作。一般围绕应用的操作有哪些?部署、升级、扩缩容、卸载等等。我们可以先这样理解,operator应该就是一个类似控制器的东西,里面含有一些运维操作(后面会继续展开,其实不仅仅是这些)。

较真一点的读者可能会问,既然这样,这东西叫controller是不是会更贴切一点呢?事实上,问出这个问题的读者,和真相很接近了,每个operator基本都会有个控制器,但又不仅仅只有一个控制器,还会有前面提到过的资源定义: CRD (CustomResourceDefinition) 。每种自定义资源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多个控制器,让这些资源看起来像活的一样,如下面的YAML样例:

这个叫Bob的人,生日和性别是不可变属性,无法修改;而位置是可以修改的,可以从家改到公司,但是改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处于不Ready的状态,因为他正在去上班的路上。去哪个公司上班呢,他在helloworld公司工作,所以他是去这家公司上班。

apiVersion: v1kind: Humanmetadata: name: Bobspec: birth: 648489237 sex: male location: home company: helloworldstatus: - lastProbeTime: null lastTransitionTime: "2022-07-20T08:41:04Z" status: "True" type: Ready

通过上面这段YAML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关注于对象终态的时候,我们就不太关注这个控制过程,这个Bob怎么去上班的,是开车还是地铁去的,其实我们并不关心。如果类比到普通的日常实践,也是这样:做一个应用的存储位置迁移,我们只需要设置这个应用新的存储位置,至于怎么迁移过去,是用网络命令传输过去的还是物理上用硬盘拷贝过去我们不关心,迁移过程中数据一致性我们也不关心,只知道会有operator把这些都给搞定。

所以,operator其实是一种架构理念,它区别于常见的shell等运维脚本方案:operator希望应用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由运维人员写一堆脚本从外围来控制他们。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能operator也只能叫controller了,只是一些自控制的逻辑而已。从最前面提到的operator的概念可以看出,operator能够让两种以上的资源产生一些互动关系,那么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继续用上面Human的例子再加个YAML:

这个helloworld公司也可以用一个资源对象来描述。如果我们把这个公司的isOpen改成true,这个company会有个控制器来遍历所有的Human资源,把spec.company="helloworld"的人(比如Bob)的location全改成公司,这样就会让每个公司的人都动起来,想各种办法来公司上班。

apiVersion: v1kind: Companymetadata: name: helloworldspec: startTime: 932488234 isOpen: false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每个控制器只负责自己的那部分,但从顶层往下看,已经实现了级联控制,能够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个就是上面所提到的operator的更深一层的机制:能够像运算符一样,让几种资源产生某种互动关系,一起协作完成一些复杂的工程动作。

3. 如何实现K8S Operator

不管是原生 YAML / Helm 还是 Kustomize,都是通过配置来搞定各类事情。然而 CRD + Operator 就不一样了,它们让你直接接入 apiserver,作为 K8S 的一部分监听所有你关心的对象,并通过代码进行状态维持及管理。因为 CRD 的开发是非常复杂的,除了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做很多基础的工作,非常不便,所以有了 Operator 的开发框架(常见的有 KubeBuilder 和 Operator-SDK),让开发人员专注于 CRD 的业务代码开发。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operator的架构实现,这个有助于我们理解operator的工作原理:

虽然有了 KubeBuilder 或 Operator-SDK 开发框架,但 Operator 的开发在当前所有的几类组件托管方案当中仍然是最为复杂的。前前后后需要 CRD 设计及安装,编译 Operator 及部署到集群,最后再下发 CR,外围为了配套这些内容可能还需要上面 Helm 或 Kustomize 的协助,配合对应的 CICD 流程及工具。

Spark Operator

Spark Operator是大数据分布式系统在k8s场景一次经典的实践。原本Spark的作业提交是需要通过spark-submit命令,但有了Spark Operator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向k8s提交作业YAML,然后Spark Operator监听CR,将这一作业提交给控制器。实现了我们前文提到的,将作业资源放在k8s集群进行管理这一目标。

4. 大数据通用Operator设计与实践

上文讲述了operator实现的复杂性。不过,我们发现,越是这样复杂的应用,越是会有一些共通性:因为这些复杂应用基本都是分布式应用,只是在某些状态或部署顺序上的有些特殊需求。于是,我们针对这个现状,开发了一款通用的大数据Operator。

这个通用Operator的架构设计如下:

与市面上常见的golang编写的operator不同的是,我们鼓励用户不编写代码,而是直接用yaml来描述控制逻辑,按照 感知/决策/执行 三大环节来进行控制器的逻辑分解和编排设计。同时,因为有这几个环节抽象的辅助,用户在设计operator的时候能够更有目的性,对于复杂场景,不引入过多的复杂逻辑流,尽量用无状态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借鉴了前端框架React中的VirtualDOM的设计,在云原生场景下,引入了VirtualResource这样的一个概念。VirtualResource能够将云原生对象资源映射进行Operator的内存数据库中,让控制器能够用SQL语法快速查询和操作这些资源对象,简化Reconcile(调和)场景的逻辑复杂性。对照React框架中生命周期的概念,VirtualResource也存在生命周期的概念,用户能够控制在资源变化的不同阶段,追加一些自定义的运维描述动作。

我们在大量使用helm的情况下,发现golang template语法在进行模板渲染的时候,还是不够灵活。于是我们把整体架构栈切换到python,采用jinja2进行控制器的语法渲染,同时我们也保留helm在渲染框架中,用户能够无缝切换两种渲染引擎。

这个通用Operator的控制器将原本需要golang编写的控制层逻辑,简化成使用 cmd(指令) + yaml(资源) 的方式进行描述。控制器的描述示例如下:通过helm将vvp这个应用的所有yaml下发,监听service的状态变化,同步更新ingress资源的状态。

default: def: crd.yaml deploy: - cmd: helm chart: vvp/vvp values: vvp/values.yaml maintain: - watch: category: ResourceDidChange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action: - cmd: kube-patch file: ingressUpdate.yaml

5. 总结

对于承载组件 (Component) 这个概念而言,CRD+Operator 可以说是最为复杂的,但是又是最万能的,如果 Helm 或者 Kustomize 无法满足需求,Operator 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CRD+Operator 一般又会和 Helm / Kustomize 相辅相成一起出现,最难搞的事情通过 Operator 与 apiserver 交互解决,剩下的胶水粘合,各种 YAML 拼接之类的交给 Helm / Kustomize 搞定。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CRD+Operator是云原生演进时期的方案,特别适合原本非k8s的软件架构上k8s。那些原本就在k8s架构下出现的软件方案,会逐渐淡化Operator这个概念: 所有的工作负载都有能力和k8s apiserver交互。

对于承载SREWorks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这个概念而言,Operator 是不合适的,无他,太复杂了。一般来说,Operator 只要管好自己这个独立功能在 K8S 中的生命周期就已经足够了。从目前的社区方向来看,Operator 不会作为一整个业务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去裸提供,而是与 Helm / Kustomize / KubeVela / AppManager 等集成并作为一个整体 (组件 or 应用) 对外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如何解决后台返回大量多余数据的问题(微信小程序获取后端数据)
下一篇:微信小程序中格式化时间的代码实现(微信小程序日期格式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