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程序发展史
小程序是一种全新的连接用户与服务的方式,它可以被便捷地获取和传播,同时具有出色的使用体验。
# 什么是小程序
在 2016 年的「微信公开课 Pro」演讲中,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这样描述了小程序的前景与未来: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
而在 2020年的「WWDC 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中,轻应用则被作为 iOS 14 的主要功能进行强调与推介:
“App Clip 就是一种无需用户在 iPhone 或 iPad 上安装完整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访问使用该应用程序的部分功能的轻量级应用,它们专注于处理简单快速的任务”。
不论是张小龙对「微信小程序」略带文艺的描述,还是在 WWDC 上对于「轻应用」在 iOS 生态中的地位描述,我们都能大抵能理解小程序诞生的初衷。而如果我们把时间从这两场发布会的转至今日,却会发现小程序早已不再局限于「用完即走」与「快速打开」,各式各样的小程序已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论是工具小程序,内容小程序,交易小程序,直播小程序,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不妨让我尝试用自己的工作日常举例,早上出门上班,我会打开「天府健康通」扫描地铁场所码,并把健康码给地铁安检查看,临近中午11点 30分,我会用「美团」或「饿了么」为自己订一份工作餐,吃完午饭后我会打开「动物餐厅」看看小猫咪又赚了多少小鱼干,下午会议时使用「腾讯文档」查看会议纪要,快下班的时候用「叮咚买菜」购置晚饭所需的食材,晚上回家做饭时,用「懒饭 App」看看想吃的番茄肥牛饭怎么做。
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小程序时,也不仅仅在特指微信小程序,各式各样的平台都纷纷推出了自己专属的小程序平台,不论支付宝、字节跳动、美团还是百度等其他互联网大厂,都纷纷推出了自己专属的小程序平台,且都基于自己的生态业务,为小程序提供流量进行支持,希望用户与开发者能够选择自有平台中的小程序进行开发。
随着小程序业务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流量都被引入了互联网巨头的小程序战场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战场中「封闭,不透明」的吐槽与争议也逐渐出现,无数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应用中也能具备运行小程序的能力,希望能够借此抗争小程序被引入寡头所控制的战场,但「知易行难」,快速完成对小程序的底层与容器的研发,所需要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
事实上,小程序可以被理解为是「移动应用 App」的一个细分子集,如果按照「平等透明」的设想,小程序不应该仅仅存在于微信之中,那些我们并不经常使用的应用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重新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专门应用打开相关的小程序,从而对那些「太重的应用」进行减负操作。
当然了,小程序还会有这样一些特性需要我们注意:
- 小程序不具备「被关注」的能力,获取流量留存用户的操作需要由独立应用或其他渠道完成;
- 小程序不具备「推送消息与群发消息」的能力,对用户的信息触达与消息传递的操作需要由其他渠道完成;
- 小程序不具备「跨 App 分享 」的能力,因此对于小程序的分享与打开路径,需要在设计产品时提前思考,而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